时间: 2025-04-26 05:4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0:33
成语“力不胜任”字面意思是力量无法胜任某项工作或任务,意思是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完成某个职责或任务。它强调了能力与任务之间的不匹配,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承担的工作超出了其能力范围。
“力不胜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但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出处并不明确。成语中的“力”指的是力量或能力,“不胜任”则是无法胜任、达不到要求。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能力与责任的重视,强调在承担任务前应评估自身能力。
“力不胜任”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力不胜任”反映了**文化中对自我认知和能力评估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职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接受责任时应谨慎,避免过度承诺。
“力不胜任”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面对压力时的无奈和焦虑。它传达了一个人在能力不足时可能感受到的挫败感,同时也激励人们在接受挑战前应当评估自身的能力和资源。
在我的工作中,有一次接到一个项目,涉及的技术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虽然我努力学*,但最终还是感到力不胜任,最终选择请求帮助,这让我意识到评估自我能力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月明人静夜漫漫,
我心孤独力不胜任。
欲与星辰共辉煌,
奈何无力照天边。
这四句表达了在孤独和无力感中对梦想的渴望。
在英语中,“out of one’s depth”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某人在某个领域的知识或能力不足。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强调了能力与责任的重要性,尽管具体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
通过对“力不胜任”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能力不足的描述,更是对自我认知和实际能力评估的重要性。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要有自知之明,并在适当的时候寻求帮助。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上以力不胜任,乃命李靖为行军大总管。”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力不胜任,乃上书乞骸骨。”
《汉书·王莽传》:“莽自知力不胜任,乃欲以礼乐文饰其政。”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力不胜任,乃自刎于乌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力不胜任,而强为之者,必败。”
如不具限状,即系才力不能胜任,立予撤参,不使恋栈贻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