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5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8:22
成语“履常蹈故”字面意思是“走在常规之上,踏着旧的脚印”。其基本含义是指按照以往的经验和常规做事,缺乏创新和变化,强调一种保守和循规蹈矩的态度。
成语“履常蹈故”源自古代汉语,通常与儒家思想相关,强调对传统和经验的尊重。虽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古人对于遵循传统和规范的看法。在古代,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常常被视为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传统和经验被视为美德,因此“履常蹈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稳定和安全的追求。然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过于依赖传统可能导致错失机会。因此,如何在尊重传统与追求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履常蹈故”让我联想到一种无奈和拘谨的状态,仿佛被固定在一个舒适但缺乏挑战的环境中。这种状态可能让人感到安逸,却也可能导致停滞不前,缺乏成长的机会。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个同事,他总是履常蹈故,拒绝尝试新的项目管理工具,最终导致团队进度落后。经过沟通,他渐渐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开始尝试新的方法,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春风拂柳新芽绿,
履常蹈故何所惧?
若无创新破旧局,
岂能共迎未来路。
在英语中,类似于“履常蹈故”的表达可以是“sticking to the old ways”或“playing it safe”,它们同样传达了对传统的坚持和对改变的抵触。然而,西方文化中更强调创新与冒险,因此这些表达往往带有负面的含义。
通过对“履常蹈故”的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在遵循传统和追求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在生活和工作中,适度的创新是必要的,而过于保守则可能导致错失机遇。因此,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在未来的沟通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又中世之选三公也,务于清箻谨慎,循常习故者。
《明史·海瑞传》:“瑞为人,履常蹈故,不以时变为心。”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为人,履常蹈故,不以新法为意。”
《晋书·王导传》:“导为人,履常蹈故,不以时变为心。”
《后汉书·班彪传》:“彪为人,履常蹈故,不以权变为心。”
《汉书·王莽传下》:“莽为人,履常蹈故,不识时变。”
溺于所习,~;读书缀文,趣了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