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2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51:09
“源远根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水源很远,树根很深”。它比喻事物的基础或来源非常深厚,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文化、传统、家族、事业等的历史悠久、根基牢固。
“源远根深”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原句为“彼其之子,源远而根深”。在古代,水源和树根是生长的根本,寓意着长久的传承和深厚的基础。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体现了对传统和根基的重视。
“源远根深”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述家族、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深厚底蕴。例如,讨论一个家族的历史时,可以说“这个家族源远根深,有着悠久的传承”。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某个文化的重要性,如“中华文化源远根深,是我们民族认同的基石”。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源远根深”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反映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这使得“源远根深”这一成语的适用性更为广泛。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家庭、文化和历史的连结,感受到一种庄重和厚重的责任感。它提醒我们珍视传统和历史,理解它们对我们身份的影响。
在一次家族聚会上,我用“源远根深”来形容我们家族的历史,分享了祖辈们的故事。这不仅让年轻一代了解了家族的渊源,也增强了大家的家族认同感。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源远根深”: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文化如泉源涌出,
根深植于岁月的土壤,
传承着不变的信仰与希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eep-rooted”,意味着某种信念或传统非常扎根于文化中。尽管两者的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事物的悠久和深厚。
通过对“源远根深”的学,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文化的深度与历史。
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
《文选·陆机〈文赋〉》:“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后汉书·班彪传》:“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汉书·董仲舒传》:“源远而流长者,其流必广;根深而叶茂者,其叶必繁。”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中国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