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35:45
成语“伤教败俗”由四个字组成:
字面意思为:伤害教育,败坏风俗。其基本含义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教育受损、风俗败坏,通常指的是对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的负面影响。
成语“伤教败俗”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其含义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教育和道德的重视。在古代,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道德的教化,因此任何损害教育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对社会风俗的破坏。古人常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如《论语》中有“有教无类”的思想,强调教育应当普及。
“伤教败俗”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两个反义成语强调了良好的教育和风俗的重要性。
“伤教败俗”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教育被视为社会进步和道德提升的基石。现代社会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不良信息和现象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因此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和警示意义。
“伤教败俗”带给我的情感是忧虑和责任感。作为社会的一员,意识到教育和风俗的重要性,让我更加重视言行对周围人的影响。这种意识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谨慎地选择自己的言行和价值观。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个志愿者活动,致力于教育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以及不良风俗对孩子们成长的影响。我常常用“伤教败俗”来提醒自己和其他志愿者,保持良好的教育理念和风俗。
在一次班级活动中,我写了一首小诗:
春风化雨育桃李,
伤教败俗让人悲。
传承美德心不懈,
共筑和谐家园归。
这首诗通过对比教育与风俗的影响,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rrupting influence”,用于描述对人或社会的不良影响。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教育和道德的重视在不同文化中是一致的。
通过对“伤教败俗”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教育和社会风俗的紧密关系,并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风俗和教育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反思个人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是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一项重要资产。
今诸小道家浅陋无理,葬得善地,虽杀人巨盗,亦可获福;课得美占,虽弑父与君,亦无大害。伤教败俗,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