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4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48:03
成语“邦国殄瘁”由“邦国”和“殄瘁”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国家遭受灾难和疲惫”,基本含义指一个国家经历了严重的困苦和动乱,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该成语源于《左传》,原文出现在春秋时期,描述了国家在战乱中所遭受的苦难与损失。通过对历史**的记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国家和人民安危的关注,强调了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邦国殄瘁”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描述国家在战争、自然灾害或重大社会动荡中的困境,也可以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或新闻报道中,表达人们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例如,在讨论某个国家的经济危机时,可以说:“在这场经济危机中,邦国殄瘁,民众生活困难。”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邦国殄瘁”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尤其是在经历战争和动乱的年代,它反映了人们对国家和社会安定的渴望。在现代社会,虽然国家的稳定性有所提高,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冲突、经济危机等依然让人们对这一成语产生共鸣。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联想到历史上那些饱受战争和灾难的国家和人民,激发对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向往。它让我意识到国家的命运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强调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关于历史的讨论,提到某个国家在战争后的重建过程时,使用了“邦国殄瘁”来描述其当时的困境,强调国家重建的重要性,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一首关于历史的诗中,我写道: “战火纷飞邦国殄,百姓流离泪无眠。 愿得明朝风雨散,共迎盛世共团圆。”
在英语中,可以用“a nation in despai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缺乏成语的凝练与历史渊源。不同文化中对国家困境的描述各有差异,但共同点在于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关注。
通过对“邦国殄瘁”这个成语的学,我意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也促使我思考社会责任与历史影响。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宁使人材蛰伏,~,而必不可使一党不居于势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