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2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47:13
“稀稀落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数量稀少、分散不集中,通常用来形容人或物的分布状态。在日常用语中,常常用来形容某种现象的稀少、零散或不密集。
“稀稀落落”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但它的构成是由“稀”和“落”两个词组成。根据字典的解释,“稀”有少、不密集的意思,而“落”则有分散、零散的意思。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象的描述,能有效传达出某种事物的稀少和分散的状态。
“稀稀落落”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零零散散、稀少不聚。
反义成语: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稀稀落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对自然景观和人际关系的关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方的人口稀少现象也愈发明显,这使得该成语在当代仍具有现实意义。
“稀稀落落”带给人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感觉。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引发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尤其是在城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可能变得更加疏远。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去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旅行,看到村庄里的房屋分散,人口稀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用“稀稀落落”来形容这个村庄的景象,恰如其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光洒在稀稀落落的树影间,
微风轻拂,带来一丝清幽的思念。
通过这种方式,成语不仅保留了其原意,还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spars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如“the trees were sparse in the area”。这种表达方式强调了事物的分散和稀少,但可能没有“稀稀落落”所带来的情感色彩。
通过对“稀稀落落”的学,我深刻认识到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精确传达信息,还能在交流中增添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灵活运用成语将使我的表达更为生动和形象。
一片白茫茫不辨人影,只有几个巡捕稀稀落落的在街上站着。
《老残游记》第十三回:“远远望去,只见稀稀落落的几点灯光,照着那一片荒凉的田野。”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那园子里稀稀落落的几株老梅,倒也开得有趣。”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看时,只见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那里说话。”
《聊斋志异·聂小倩》:“夜深人静,稀稀落落的几点星光,照得人心里发寒。”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只见那院子里稀稀落落的几株梅花,开得正盛。”
不大一会儿功夫,饭场上就~的没有几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