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2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3:11
成语“地广人稀”字面意思是指土地广阔,但人烟稀少。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地区的土地面积很大,但居住的人口却很少,通常用来描述偏远地区或人烟稀少的地方。
“地广人稀”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它反映了**古代对地理环境的观察与描述。古代文人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成语由此自然形成。
该成语可以在多个场合中使用:
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多存在于一些偏远山区或西部地区,这些地方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人口难以集中。现代社会对这类地区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地广人稀”常给人一种孤独、宁静的感觉,联想到广袤的自然、未被开发的土地,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情感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思维,让我更加珍惜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我去过的一些自然保护区,常常可以感受到“地广人稀”的氛围。那里的环境宁静,游客稀少,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在一首描写自然的诗中,可以这样运用:“在那地广人稀的原野,星辰低垂,月光如水,耳边只有风的低语。”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wide open spaces”用来形容广阔而空旷的地方,但并不完全传达出“人稀”的涵义。因此,虽然有相似的概念,但文化背景与情感反应却有所不同。
通过对“地广人稀”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灵活性。这一成语不仅仅是描述地理现象,更是传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成语的运用能够增强我表达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明史·食货志一》:“陕西地广人稀,多荒芜。”
《宋史·食货志上》:“河东地广人稀,垦辟者少。”
《旧唐书·地理志一》:“陇右道,地广人稀。”
《后汉书·西羌传》:“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
《汉书·地理志下》:“巴蜀广汉,地广人稀。”
奈缘~,首尾不能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