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1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2:29
“年逾古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年纪超过七十岁”。这里的“古稀”指的是七十岁,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对雨》中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意即七十岁的人在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整体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年纪大了,通常带有尊重和敬仰的意味。
成语“年逾古稀”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长寿的认知,七十岁被认为是一个很高的年龄,能够活到这个年纪的人在当时并不多见。因此,“古稀”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年龄,表示年纪大的状态。
“年逾古稀”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尊老爱幼是一项重要的传统美德。成语“年逾古稀”常常用于表达对老年人的敬重和对其智慧的赞叹。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能够活到更高的年龄,这一成语的使用也逐渐丰富,常用于强调老年人的价值和经验。
“年逾古稀”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在岁月中的成长与改变。它带有一种敬意和感慨,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与老年人相处的时光,学*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外公年逾古稀,他常常给我讲述年轻时的故事,分享他的人生经验。我常用“年逾古稀”来形容他的年纪,表达我对他的尊敬和感激。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写: “年逾古稀人犹健,白发苍苍志更坚。 岁月如歌声未歇,回首往昔笑谈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ver seventy”或“in their seventies”,但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在西方文化中,年龄的表达通常更为直接,可能缺乏对老年人的那种文化敬重。
通过对“年逾古稀”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年龄与智慧的关系,以及尊重老年人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珍惜与老人之间的交流与学。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红楼梦》第五回:“贾母年逾古稀,而精神犹健。”
《清史稿·翁同龢传》:“同龢年逾古稀,而精神矍铄。”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年逾古稀,而志气不衰。”
《宋史·文彦博传》:“彦博年逾古稀,犹能日诵千言。”
《晋书·王导传》:“导年逾古稀,而神明不衰。”
贺寿慈~,精力未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