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3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39:22
“万古长存”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万古”和“长存”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在万古的时间里持续存在”,即形容事物持久存在,不会消亡。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事物或精神长久不衰,永远存在。
“万古长存”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特定的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词汇“万古”意指极为漫长的时间,而“长存”则强调了持久的状态。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古代文人中常用于赞美文化、思想或伟大人物的影响力,强调其超越时间的价值。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万古长存不仅仅指物质的存在,更强调精神的永恒性,如中华民族的文化、哲学、信仰等。它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生命和价值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讨论环保、文化传承等议题时,强调历史的积淀和未来的希望。
“万古长存”常带有庄重、崇高的情感,令人产生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思考。它可以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促使我们思考自己所追求的价值是否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
在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会上,我提到“万古长存”来形容**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强调这些思想在当今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得到许多听众的共鸣。
在一首诗中,或许可以这样写:
岁月如歌声悠扬,
古典之美万古长存。
只愿传承心中志,
明月共照未来春。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用“eternal”或“timeless”来表示,强调事物的持久性和永恒性。不同文化中对时间和存在的理解可能会影响这些表达的使用。
通过对“万古长存”这一成语的分析,我深刻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承载了文化、历史和哲学思考的重要载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种深层次的意义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进行沟通和表达。
公归廊庙谁得挽,此石万古当长存。
《全唐诗·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文选·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道之文也,万古长存。”
《汉书·艺文志》:“经典之文,万古长存。”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天地之间,物之盛衰,万古长存。”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天命不僭,万古长存。”
他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