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2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39:19
“万古长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万古”表示历经千古、永恒的时间,而“长春”则意指长久的春天,象征着生命、繁荣与希望。整体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永恒的青春和生机,通常用来祝愿他人长寿、健康、长久的美好状态。
“万古长春”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中,表达了人们对长生不老和永恒青春的渴望。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尤其在道教文化中,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尤为盛行。
该成语适用于文学作品、祝福语、演讲等多种场合。例如,在贺词中,常用“万古长春”祝福长辈健康长寿;在文学作品中,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象或人生理想时,也可使用该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长寿和青春常被视为福气的象征,尤其在节日和喜庆场合,使用“万古长春”这样的成语传达祝福,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同时,现代社会对健康和长寿的关注也使得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万古长春”让我联想到春天的生命力和希望,象征着新开始与成长。在表达祝福时,它带有温暖和美好的情感,令人感到积极向上。
在我家族的聚会中,常常会用“万古长春”来祝福年长的亲人,表达对他们健康长寿的期盼。这种传统不仅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也让我们对生命与时间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花自笑, 万古长春意未了。 岁月如歌声未断, 愿君常驻好时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eternal youth”或“everlasting spring”,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同样传达了对青春和生命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跨文化的比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共同的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万古长春”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工具,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它在语言学*和日常交流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递祝福与希望。
长国姑除邪去害,保忠良重镇关津。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清史稿·郑成功传》:“成功,字明俨,福建南安人。其志在恢复,文章为用,万古长春。”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台州宁海人。其学以圣贤为归,文章为用,万古长春。”
《宋史·文天祥传》:“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吉水人。其学以忠孝为本,文章为用,万古长春。”
《全唐诗·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晋书·王导传》:“导以德行,万古长春。”
杨朔《三千里江山》:“开遍整个江山的也不再是旧日王朝的无穷花,而是人类历史上~的英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