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5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9:08:24
“覆巢毁卵”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巢被覆灭,卵也被毁坏”。该成语比喻一个环境或基础被破坏后,所有依附于此的事物也会受到波及,常用于形容大环境的破坏对个体的影响。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记载,原文是“覆巢之下无完卵”,意在说明在一个坏环境中,个体必然难以独善其身。它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与个体关系的深刻理解,强调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
“覆巢毁卵”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整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被高度重视,成语“覆巢毁卵”体现了这一文化观念。在现代社会中,该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问题上,呼吁人们关注集体利益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该成语常常带来无奈和悲伤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自然灾害、战争或社会动荡等情景,引发对无辜个体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目睹过一场自然灾害后,许多无辜的家庭失去了家园和生计,真切地感受到“覆巢毁卵”的悲惨现实。这让我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一首诗中融入该成语:
风卷残云乱世愁,
覆巢毁卵泪两流。
何人问我心头事,
只愿山河换新秋。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collateral damage”,意指在军事冲突中,非战斗人员或财产的意外损失,强调在大环境下个体的无辜受害。这显示了不同文化中对个体与环境关系的关注。
经过对“覆巢毁卵”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个体苦难的描述,更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警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刻地体会人与环境、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能增强我在表达时的文学性和深度。
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碢骐驎不至。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有~,而凤皇不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