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3:22
“擂鼓鸣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敲响鼓声,鸣响金声”。它通常用来形容激励、号召或宣告某种行动的开始,具有一种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意味。
“擂鼓鸣金”最早出现在古代军事和战争的语境中。古时,打鼓和鸣金都是用来发号施令或激励士兵的方式。《史记》中的一些记载提到,战斗前会擂鼓鸣金,以激励士气和展示决心。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战争中号令与士气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擂鼓鸣金”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军事和团结的象征意义。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也常被用于团队建设、企业管理和公共活动中,强调集体行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
这个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激动、振奋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团结、奋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能够在困难时刻鼓舞士气,增强信心。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学校的辩论赛,老师在赛前对我们进行了动员,鼓励我们“擂鼓鸣金”,保持自信心。这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也激励我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写一位年轻的将领在战前对士兵们说:“今天,我们要擂鼓鸣金,铭记我们的使命!为了家园,勇往直前!”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ally the troops”,用来形容鼓舞团队士气或召集人们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强调团结和行动。
通过对“擂鼓鸣金”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它在激励和动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要勇于号召和团结他人。
我今日传了将令,则要您记的叮咛:也不许摇旗呐喊,也不许擂鼓鸣金。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贾政闻报,急命擂鼓鸣金,集合家丁,准备迎敌。”
《清史稿·岳钟琪传》:“钟琪率兵至,擂鼓鸣金,士气大振,遂克敌。”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至,则擂鼓鸣金,激励士卒,大破之。”
《水浒传》第六十三回:“宋江听得,便与军师吴用商议,分拨人马,擂鼓鸣金,直奔梁山泊来。”
《三国演义》第五回:“曹操大喜,于是引军前进,前面至一山口,只听得山坡后擂鼓鸣金,旌旗招展。”
次日,四更造饭,五更结束已定,早听得水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