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53:31
成语“俨乎其然”的字面意思是“显得非常有模样、很像的样子”。基本含义是指一种庄重、严肃或正式的状态,形容事物的外观或气势使人感觉其确实存在或真实可感。
“俨乎其然”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子曰:‘俨,前言,后言,行其道,俨乎其然。’”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庄重的态度和行为。成语的形成与儒家思想的重视礼仪、规范和外在形象密切相关。
该成语适用于正式场合,如文学作品、演讲、评论等。在日常对话中使用较少,通常用以形容某种状态、气氛或行为表现得非常正经、严肃。例如,在讨论一个庄重的仪式时,可以说“整个场面俨乎其然,令人肃然起敬”。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和仪态被看作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俨乎其然”不仅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仪态,也可以反映社会对某种行为或状态的期待和评价。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行为方式有所变化,仍然在一些正式场合中保持着这种庄重的气氛。
“俨乎其然”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庄重的联想。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庄严的场合,比如典礼、会议或是重要的仪式,表达了一种对形式和内容的重视。
在我参加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者在介绍研究成果时,态度和举止俨乎其然,令与会者都认真倾听。这个场合让我深刻体会到外在形象的重要性。
在一首关于人生的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俨乎其然”:
人生如棋局,局势俨乎其然,
每一步皆深思,前行需谨慎。
这种用法展现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强调了行事的严谨和认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n a solemn manner”或“with dignity”。这些表达都强调了庄重和严肃的态度。在其他文化中,正式场合的行为规范也常常反映出对礼仪的重视。
通过对“俨乎其然”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外在形象和态度的重要性。这不仅适用于正式场合,也可以在日常交流中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这一成语使我在表达上更加注重仪态,理解到它在沟通中的潜在力量。
《明史·文苑传·杨慎》:“杨慎诗文,俨乎其然,卓然成家。”
《宋史·文苑传·苏轼》:“苏轼文章,俨乎其然,为世所重。”
《文选·陆机·文赋》:“俨乎其然,文以载道。”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俨乎其然,弟子皆敬之。”
《庄子·齐物论》:“俨乎其然,不知其所终。”
听起来,那人坐在或站在正对面,~地审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