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20:30
“天无宁日”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天空没有安宁的日子”。其基本含义是形容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在痛苦和困苦之中,常用于描述战乱、灾难等非常时期的状态。
“天无宁日”源于古代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在这部古代史书中,描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纷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安定。一些文人也在诗词中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动荡局势的痛心和反思。
该成语可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安定往往被视为幸福生活的基础。“天无宁日”不仅反映了历史上动荡的现实,也提醒现代社会关注和维护和平与稳定。在当今社会,该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讨论社会问题和国际关系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天无宁日”带给人的情感往往是悲伤、无奈和焦虑。它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战争、饥荒和苦难,激发出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看到亲友因社会动荡而受到影响,常常会用“天无宁日”来形容他们的处境。这样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关注社会问题。
在一首现代诗中,可以这样写:
在这片土地上,
天无宁日,
每一声哭泣都在呼唤,
渴望安宁的阳光。
在英语中,可以用“a troubled time”或“a time of turmoil”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社会动荡和人们的不安,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天无宁日”这个成语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历史的教训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在语言学中,它提醒我关注社会问题的重要性与表达的深度。
自从孙大炮革起命来,把清朝的江山推到,天无宁日。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天下无宁日,百姓无宁岁。”
《后汉书·袁绍传》:“天下无宁日,百姓无宁岁。”
《汉书·王莽传》:“天下无宁日,百姓无宁岁。”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无宁日,百姓无宁岁。”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天子无宁日,诸侯无宁岁。”
在过去,你老是说孙中山鼓吹革命好,自从孙大炮革起命来,把清朝的江山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