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44:02
“毫毛不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连毫毛都不触犯”。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个事情或问题的处理非常细致、周到,绝对没有任何的错误或遗漏,形容做事非常严谨、细致入微。
“毫毛不犯”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与古代对细节的重视有关。在*传统文化中,细节往往被视为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处理公务、学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这个成语可能是对古代文人、官员在处理事务时极度谨慎态度的赞美。
“毫毛不犯”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细节被视为美德,特别是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强调修身养性和严谨治学。现代社会中,虽然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忽视细节,但“毫毛不犯”依然适用于许多职业领域,如审计、法律和科研等,强调了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毫毛不犯”给人一种严谨、负责的正面情感,联想到那些在工作、学*中精益求精的人。在表达中,这个成语传递出一种追求完美的态度,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认真、仔细。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常常用“毫毛不犯”来提醒自己在写作和做项目时要注意细节。有一次在准备一次重要的考试时,我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整理得井井有条,确保每一个公式和概念都能准确无误地掌握,这让我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在某个晨曦的时刻,书生走入书院,心中默念:“求知之路,毫毛不犯;每一字句,皆为真言。”他知道,唯有如此,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到最纯粹的甘露。
在英语中,类似于“毫毛不犯”的表达可以是“leave no stone unturned”,意指在寻找解决方案或处理问题时,寸步不让,尽可能地全面细致。不同文化中都强调对细节的重视,但表达的方式和用词上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毫毛不犯”的学,我认识到细节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学和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提升了自己的严谨性和责任感。
纯独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叹,表闻三司。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曰:‘吾治兵,毫毛不犯,故能平乱。’”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曰:‘吾治军,毫毛不犯,故能战无不胜。’”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用兵,毫毛不犯,故能得人心。’”
《旧唐书·李光弼传》:“光弼曰:‘吾兵虽少,必能破贼,毫毛不犯。’”
《三国志·魏志·张辽传》:“辽乃更入阵,大呼曰:‘辽在此,贼敢犯我毫毛者,斩!’”
广汉郑纯,独尚清廉,~,夷汉歌咏,表荐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