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38:19
成语“召之即来”的字面意思是“只要一呼唤就能立即到来”。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对某种召唤的迅速响应,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对主人或上级的忠诚和顺从,或者形容某种事物的灵活与迅速。
“召之即来”出自《后汉书·王允传》。文中提到王允的门下侍郎李肃,他善于应对王允的召唤,能够随时待命。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忠诚与高效响应的重视。
“召之即来”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迅速响应是受到高度推崇的美德。“召之即来”体现了对主人的尊重,以及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也适用于强调团队合作和高效工作的价值观。
“召之即来”让我联想到忠诚与责任感。在生活中,能够在他人需要时及时帮助,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团队中,快速响应和协作能够提升整体效率。
在我的工作中,有一次同事急需帮助完成一个项目,我立刻响应了她的请求,这让我感受到团队间的信任和支持。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召之即来”的真正意义。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将“召之即来”融入:
春风一唤花自开,
友谊如水随流来。
召之即来心相连,
携手共度四季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t one's beck and call”,意指随时听从某人的召唤。虽然在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对忠诚与迅速反应的重视。
通过对“召之即来”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价值的体现。在我日常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能够让我更好地沟通与交流,同时也增强了我对团队合作和忠诚的重视。
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资治通鉴·唐纪》:“召之即来,来之能胜。”
《后汉书·班超传》:“召之即来,来之能安。”
《汉书·王莽传》:“召之即来,来之能用。”
《史记·项羽本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我不想你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