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1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4:46
成语“搜奇抉怪”的字面意思是“寻找奇异的事物和挖掘怪异的现象”。其基本含义是指对不寻常、奇特或神秘事物的探索与研究,强调在探索过程中对于新奇与异常事物的好奇与追求。
“搜奇抉怪”出自古代文献,通常用于描述那些追求独特与奇特现象的行为。成语中的“搜”意为寻找,“奇”指奇特的事物,“抉”有挖掘的意思,而“怪”则指怪异的现象。此成语反映了古人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可能与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好奇心有关。
“搜奇抉怪”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常追求奇特与新颖,尤其是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搜奇抉怪的精神被视为创新与探索的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存在于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及文化探索中,鼓励人们勇于突破常规,探索未知。
“搜奇抉怪”带给我的感觉是兴奋与好奇,激励我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事物。这种情感反映了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欲望,也鼓励我们在生活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发现更多新奇的事物。
在一次旅行中,我和朋友们尝试去一些不为人知的小村庄,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在旅途中,我们不断“搜奇抉怪”,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独特的风景,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
在一个关于探险的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他们在茂密的森林中搜奇抉怪,突然发现了一处隐秘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映照出天空的星辰,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探索”或“求知欲”来表达,如“curiosity”或“adventure spirit”。这些词汇同样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望,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探索与发现的精神是相通的。
通过对成语“搜奇抉怪”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对探索精神的赞美。它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这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在语言学与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提高交流的深度与趣味性。
志存乎《诗》、《书》,寓辞乎咏歌,往复循环,有唱斯和,搜奇抉怪,雕镂文字,与韦布里闾憔悴专一之士较其毫厘分寸。
清·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搜奇抉怪,吐辞惊世。”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搜奇抉怪,穷幽极微,其书益繁。”
宋·苏轼《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搜奇抉怪,雕镂文字,与世抹摋。”
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夫识理如此,是乃搜奇抉怪,以极夫子之所欲言者也。”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於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於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於敢为,长通於方,左右具宜。先生之於为人,成而异之。然而公不见信於人,私不见助於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