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4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29:04
“众口相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很多人的口中相互传递”。它指的是某种信息、故事或观点通过许多人的口耳相传而广泛传播。基本含义是强调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大众性,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说法或故事因人们的重复而变得流行。
“众口相传”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虽没有确切的出处,但在古代社会,口耳相传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许多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都是依靠这种方式流传下来的。因此,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际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非常广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在表达信息传播的广泛性或缺乏关注时具有细微的差别。
在古代,信息传播主要依赖口耳相传,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文化都在这种传播中得以延续。在现代社会,虽然有了更先进的传播媒介,但“众口相传”依然在某些情况下代表了人们对某一观点或信息的认可和传播,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
“众口相传”给人一种共鸣的感觉,仿佛在说某种事情或观点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这种情感反应使得我们在表达或接收信息时,往往会更加重视那些经过广泛传播的内容。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众口相传”的情况。例如,某次学校的活动因为一位同学的精彩表现而广为流传,大家都在讨论和模仿她的表现。这让我意识到,口耳相传在塑造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众口相传”:
故事在风中轻轻荡漾,
众口相传似晨雾辉煌。
时光流转,情感不忘,
传承的信念,永驻心旁。
这种使用展现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增强了诗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ord of mouth”,也是强调通过口耳相传的信息传播。在不同文化中,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影响力是相似的,反映了人类社会交流的共性。
综上所述,“众口相传”不仅是一个描述信息传播的成语,更反映了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的互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帮助我们理解信息的传播机制及其影响,增强了我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