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08:15
“安枕而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安静地把枕头枕好,安心入睡”。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心安定,没有忧虑,能够安然入睡,常用来形容一种安稳、舒适的生活状态。
该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为“安枕而卧,食无求饱”,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庄子借用这个表达,强调了内心的安宁与自在,反映出道家思想中对自然与内心和谐的追求。
“安枕而卧”常用于描述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境,如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可能通过此成语描绘一种宁静的夜晚或安详的心境。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人生活状态的安定,如“他工作稳定,生活无忧,真是安枕而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安宁与和平常常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中,人们对“安枕而卧”的向往体现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人们依然渴望能够“安枕而卧”,这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诉求。
“安枕而卧”让我联想到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生活状态。当我想到这个成语时,脑海中浮现出宁静的夜晚,轻柔的音乐,以及身边亲人的陪伴。这种情感反应鼓励我在生活中追求平静与安宁。
在忙碌的工作中,有时我会感到压力很大,但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努力做到“安枕而卧”。比如,经历了一天的工作后,我会选择冥想或阅读,让自己的心情恢复平和,以便能安然入睡。
在某个夜晚,星空璀璨,月光如水,我躺在床上,轻轻叹息:“在这安静的夜晚,我可以安枕而卧,心中无忧,唯有繁星闪烁,伴我入梦。”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sleep like a baby”,意为“像婴儿一样安睡”,也传达了无忧无虑的状态。不同文化中都存在对安宁状态的向往,但表达的方式和背后文化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安枕而卧”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内心的安宁是多么重要。它不仅是生活状态的体现,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使沟通更加生动有效。
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安枕而卧,不知其故。”
《后汉书·袁绍传》:“绍安枕而卧,不知其故。”
《汉书·王莽传下》:“莽安枕而卧,不知其故。”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安枕而卧,不知其故。”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齐侯安枕而卧,不知其故。”
孔子见疏,必弃鲁国而适他国,君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