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1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01:37
“己饥己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自己饥饿时,自己就会感到渴望;自己溺水时,自己就会感到恐惧。”它的基本含义是强调个人在面临困境或困扰时,往往会专注于自身的困境,而忽视他人的处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遭遇苦难时,容易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缺乏对他人困境的关注或同情。
“己饥己溺”出自《左传》,原文是“己饥己溺,惟尔之心。”意思是人在自己遭遇困境时,会特别感受到孤独与无助。这句话反映了人性中的自我中心和对他人困境的漠视,揭示了人类在面临困境时的自然反应。
该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应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的责任与道德义务,因此“己饥己溺”不仅仅是对自私行为的批评,也反映了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个体主义的兴起,人们在追求个人成功时,往往会忽视社会责任和对他人的关怀,因此该成语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己饥己溺”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自私。它提醒我们在困境中,不应只关注自己,而要关注他人的感受和处境。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多关心他人,增强同理心。
在一次志愿活动中,我曾遇到一个只顾自己情绪的朋友。当时我们正在帮助一群贫困儿童,而他却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幸。于是我引用了“己饥己溺”来提醒他,鼓励他把注意力转向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最终他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开始积极参与。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己饥己溺”:
风雨如晦,云遮月影,
我自独行,心无旁骛。
他人苦难,视而不见,
己饥己溺,唯我独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述可以是“Charity begins at home”,意指慈善从家庭开始,强调关注自己的家庭和个人问题。这与“己饥己溺”的含义相似,但“己饥己溺”更加强调个人在面临困难时的自私行为。
通过对“己饥己溺”的学,我更加意识到在生活中应时刻保持对他人困境的关注。这个成语不仅让我反思个人的行为,也促使我在交流中更加注重同理心和社会责任。它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性,帮助我理解和表达对他人情感的关注。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元年》:“上曰:‘己饥己溺,民之父母也。’”
《后汉书·王符传》:“王符曰:‘己饥己溺,民之父母也。’”
《汉书·食货志上》:“故曰:‘己饥己溺,民之父母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己饥己溺,民之父母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曰:‘己饥己溺,民之父母也。’”
盖自有受命治水之禹,承命教稼之稷,自然当任~之事,救焚拯溺之忧,我辈安能代大匠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