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3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41:24
成语“井中视星”字面意思是在井底看星星,从这个角度来看,井的深度有限,视野狭窄,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天空和星辰。其基本含义是形容眼界狭窄,见识有限,不能看到更高更远的事物。
“井中视星”出自《庄子》一书,原句是“井中之蛙,尚知天高地厚;井中之鱼,岂知海阔天高。”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哲学家对局限和无知的思考,表达了对狭隘视野的批评。
“井中视星”常用于批评那些眼光短浅、缺乏远见的人。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描绘人物的愚昧无知;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劝诫他人拓宽视野;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不断学*和开拓的必要性。
在*文化中,“井中视星”不仅仅是对个人局限的批评,也反映了对整体社会的警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提醒人们要不断学、探索,避免固步自封。
“井中视星”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醒与思考。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安于现状、不愿意改变的人,同时也激励我去追求更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
在我的学生活中,我曾有过“井中视星”的经历。刚上大学时,我只关注自己的专业,忽视了其他领域的知识。后来,我意识到多元化的学能够提升我的综合素质,逐渐扩展了我的兴趣和视野。
在夜空下,独坐于井边,仰望星空,心中感慨:我如井中视星,虽见星辰,然未识天外之广阔。愿我能破井而出,追逐那无尽的星海。
在英语中,有类似“frog in a well”的表达,意指井底之蛙,意思与“井中视星”相似,指视野狭隘的状态。这样的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传达了对局限性的不满和对开阔视野的渴望。
通过对“井中视星”这一成语的学,我对它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学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避免自我限制。这不仅对我的语言表达有帮助,也促使我在思维上不断突破自我。
因井中视星,所见不过数星。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然亦不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淮南子·说山训》:“井中之无大也,眇乎小哉,不足以大有为者也。”
《韩非子·喻老》:“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井中视星,不足以知天之大也。”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因~,所视不过数星,自丘上以视,则见其始出,又见其入,非明益也,势使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