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3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04:21
成语“带月披星”字面意思是“带着月亮,披着星星”。它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指在星空和明月下行走,含义上强调了夜间的宁静与美丽。引申义上,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夜晚出行,或在特殊的环境、氛围中进行某项活动,给人以清新、自由的感觉。
“带月披星”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津口》。在这首诗中,李白描绘了自己在夜晚的船上,星空明亮,月光如洗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该成语通过诗句的描绘,传达了对美好夜景的赞美,成为后人引用的经典。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带月披星”在**传统文化中,夜晚常与诗意、浪漫相联系。古人多在夜晚吟诗作对,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现代社会中,虽然科技发达,夜空的美丽依然吸引着人们,成为人们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该成语使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和自由的心态,带来一种放松与愉悦的情感。它在表达思绪时,能引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欣赏眼前的美景。
在我一次朋友聚会上,我们选择了夜间露营,大家围坐在篝火旁,仰望星空,分享着各自的梦想与故事。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带月披星”的美好,仿佛置身于诗中,心灵得到了滋养。
在一首小诗中:
夜幕降临,星辰闪烁,
带月披星,心随风走。
轻声细语,诉说心事,
在这宁静,梦开始游。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意象可以用“under the stars”来表达,传达享受夜晚的美好与浪漫。尽管不同文化中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对夜晚的赞美和向往却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带月披星”的学,我深刻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学中,掌握成语有助于丰富表达,提高语言的美感和感染力,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带月披星,忍寒受冷,离乡井。
《全宋词·无名氏·失调名》:“带月披星,沉李浮瓜,谁肯访沉沦。”
《全宋词·无名氏·失调名》:“带月披星,忍寒受冷,迤逦求媒路。”
《全宋词·赵长卿·临江仙》:“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
《全唐诗·李绅·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带月披星出禁扉,望仙桥畔会龙池。”
《南史·梁本纪中》:“带月披星,勤于政事。”
且说他三众,在路餐风宿水,~,早又至夏景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