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22:48
“一视之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以同样的视角对待,强调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没有偏见。基本含义则是指在对待人或事时,公正无私,平等对待,不分亲疏远近。
“一视之仁”源自《论语》,孔子提到“仁者爱人”,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在古代,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一视之仁”则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强调了对所有人的公正和无私之爱。
“一视之仁”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尤其是在涉及公平和公正的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品德;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称赞某人的公正;在演讲中,常常用来强调社会或组织应当维护的公平原则。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仁爱是儒家思想的基石,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强调人权和平等的环境中,“一视之仁”的理念具有重要的适用性,促使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倡导公平和正义。
“一视之仁”常让我联想到公正、平等与尊重。当我遇到不公平对待或歧视现象时,这个成语也激发我对正义的渴望。它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公正的态度。
在我参与的一个志愿者活动中,我们需要为一些贫困儿童筹集资金。我向团队提到,“我们要一视之仁,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这句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最终我们成功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
在一首诗中,或许可以这样使用“一视之仁”:
春风拂面暖如阳,
一视之仁洒人间。
无论贫富皆共赏,
共筑和谐乐无边。
在英语中,可以用“fairness”或“impartiality”来表达类似的概念。在某些文化中,尤其是西方的平等理念也强调对所有人的平等待遇,但具体的表达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一视之仁”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公平与公正不仅是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学会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更好地传达我的价值观和立场,让沟通更加深刻和有力。
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韩非子·难三》:“故君子之于民也,一视而同仁,无有贵贱之分。”
《荀子·王制》:“故君子之于人也,一视而同仁,无有远近亲疏之分。”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凡在幅员之内,咸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