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3:03
“揣时度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揣测时机,衡量力量”。它通常用来形容在做事情之前,仔细考虑时机和自身的能力,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基本含义强调在行动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和自我评估。
该成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和军事思想,强调在战略和战术上要审时度势。虽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其最初的出现,但与《孙子兵法》等古代军事著作中的思想相吻合,体现出对时机和力量的重视。
“揣时度力”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决策和策略的智慧一直被高度重视。“揣时度力”体现了传统文化对自我认知和环境分析的重视。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也适用,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强调战略思维的重要性。
“揣时度力”给人一种理性、谨慎的情感反应,鼓励人们在行动前深思熟虑。它也可以引起对成功与失败的思考,揭示决策过程中的复杂性。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面临一个职业选择,经过深思熟虑,揣时度力后,我选择了更符合我长远发展的职业路径。这让我意识到,考虑时机与自身条件是多么重要。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尝试将“揣时度力”融入其中:
山高水长路漫漫,
揣时度力心常安。
青云之上目标远,
莫负韶华随意寒。
这首诗表达了在追求目标时,心中应有自知之明和策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eighing options”或“measuring one’s abilities”,这些短语同样强调在行动前的思考和衡量。然而,中文成语“揣时度力”更强调对时机的把握。
“揣时度力”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行动前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能力和外部环境。这一思维方式在语言学*和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提升我们的决策能力。
不肖揣时度力,屡欲乞归。
《后汉书·班超传》:“揣时度力,以定大计。”
《汉书·艺文志》:“揣时度力,以知天命。”
《史记·项羽本纪》:“揣时度力,以为天下莫能当。”
《战国策·齐策二》:“揣时度力,知其不可而为之。”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揣时度力,量敌而后进。”
他~,决定参加这次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