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7:17
“展转反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翻来覆去、辗转不安,通常指因思虑或烦恼而无法入睡。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内心焦虑、心烦意乱,难以平静下来。
“展转反侧”出自《诗经·小雅·车舝》中的“展转反侧,岂无膏沐”。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焦虑,形象地描绘了因思虑而无法安睡的状态。成语承载了思念、忧愁等情感,随着历史的演变,成为了描述内心焦虑的常用表达。
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展转反侧”来描绘人物因思虑而无法入睡的情景。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于表达自己因某些事情而感到焦虑不安的状态。演讲中也可用来强调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增加情感的共鸣。
在**传统文化中,睡眠被视为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展转反侧”所描绘的焦虑状态常常与人们的情感、责任和社会压力相联系。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成语依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反映了现代人内心的焦虑。
“展转反侧”让我联想到夜晚辗转反侧的孤独与无助,常常伴随着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这种情感反映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心理压力,也激发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我曾经在准备考试时,因担心成绩而展转反侧,最终决定调整心态,尝试放松自己,结果发现这样更有助于复*和考试。
在一个秋夜,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床上,主人公因思念远方的爱人而展转反侧,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思绪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无法平息。
在英语中,“toss and turn”是与“展转反侧”相似的表达,形容因焦虑而在床上翻来覆去。两者都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压力时的共同体验,但文化背景和具体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展转反侧”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语言不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情感的载体。在日常沟通中,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和思想,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每独矫首西顾,未尝不寤寐劳叹,展转反侧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但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凭几寐,不复就枕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楚辞·九章·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展转乎其中。”
《诗经·周南·关雎》:“展转反侧,寤寐思服。”
当天晚上,他~,一夜没有睡好。(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