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4:29:21
“鬼蜮技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鬼怪的诡计和手法”。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狡猾、奸诈的手段和技巧,强调其不正当性和隐蔽性。
“鬼蜮技俩”出自古代文献,具体来源尚无明确文献记载,但其构词可以追溯到古代对于鬼怪和阴险手法的描绘。在古代文化中,鬼怪常常被视为不祥之物,寓意着阴暗和狡诈,因此“鬼蜮”一词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成语的形成反映了人们对不正当手法的警惕和批判。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人或手段的狡诈和阴险,适用于文学作品、政治评论、商业竞争等多个场合。例如,在商业竞争中,可以用“鬼蜮技俩”来形容竞争对手的不正当手段;在小说中,反派角色的行为也常被描绘为使用“鬼蜮技俩”。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在语义上有细微差别,前者强调阴暗和狡诈,后者则强调正直和诚信。
“鬼蜮技俩”在**文化中,常常与对诚信和正义的重视相对立。它反映了社会对不正当手段的警惕及对道德伦理的追求。在现代社会,尽管商业竞争日益激烈,但依然强调公平竞争,使用“鬼蜮技俩”往往会受到谴责。
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警惕和不安的情感联想,反映出人们对阴险手段的不满和反感。它使人们在思考时更加谨慎,避免被他人的狡诈行为所伤害。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个同事,他在工作中常常使用一些“鬼蜮技俩”来抹黑其他队友,企图提升自己的地位。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现实意义,并让我更加珍视诚实守信的工作原则。
在诗歌中:
月下鬼蜮影绰绰,
狡猾手法暗藏多。
但愿正道行天下,
光明磊落不自愧。
这首小诗通过对比光明正义与阴险手法,展示出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与“鬼蜮技俩”相近的表达是“underhanded tactics”,同样指代阴险、狡诈的手段。在不同文化中,虽然具体表达不同,但对不正当手法的谴责是一致的。
通过对“鬼蜮技俩”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也揭示了社会对道德伦理的高度重视。在语言学*中,了解成语的内涵和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社会现象,同时也提升了我的表达能力。
古人常说‘鬼蜮技俩’,其实世间何尝真有鬼蜮,那所指点的,不过是这类东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