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9:06
“日出三竿”字面意思是太阳升起时,阳光照射到三根竿子上。引申义是指时间已经不早,通常用来形容早晨或事情开始的时间点。它常常用来强调时间的流逝或提示人们要抓紧时间。
“日出三竿”出自《东周列国志》,原文提到在早晨阳光照射到竿子上时,表示一天的开始。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时间的观察和对日常生活节奏的重视。
该成语可以在多个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十分重要,古代农耕社会更是将日出日落视为生活的节奏。成语“日出三竿”体现了这种对时间的敏感性,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强调效率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日出三竿”带给我一种清晨的清新感,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和希望。同时也让我联想到时间的珍贵,激励我在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
在一次考试筹备中,我将“日出三竿”的意识应用于我的复计划中,设定早晨六点开始学,确保在考试前充分准备。这个成语使我更意识到早起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我的学*效率。
在某个清晨,我站在窗前,阳光透过树梢洒入房间,心中默念: “日出三竿新天地,晨光洒下万象生。 愿把握此良时光,志存高远日渐明。”
在英语中,与“日出三竿”相近的表达可能是“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也强调早起和抓住机会的重要性。然而,文化背景不同,前者更强调时间的流逝,而后者则更注重机会的把握。
通过对“日出三竿”的学,我深刻体会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使我在生活和学中更加重视时间的利用。它提示我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觉,及时行动。
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全唐诗》卷七百六十六无名氏《春二首》诗之二:“乌兔日夜行,与人运枯荣。为善不常缺,为恶不常盈。天道无阿党,人心自覆倾。所以多迁变,宁合天地情。我愿造化手,莫放狐兔走。恣海产珍奇,纵地生花柳。美者一齐美,丑者一齐丑。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痡。叹彼奔走生,自谓知所趋。焉用汲汲然,将身亲魍魉。”
《全唐诗》卷七百六十六无名氏《春二首》诗之一:“褭褭东风吹水国,金鸦影暖南山北。蒲抽小剑割湘波,柳拂长眉舞春色。白铜堤下烟苍苍,林端细蕊参差香。绿桑枝下见桃叶,回看青云空断肠。”
《全唐诗》卷八百八十六补遗二张随《敕赐三相马》诗:“上苑骅骝出,中宫诏命传。九天班锡礼,三相代劳年。顾主声犹发,追风力正全。鸣珂龙阙下,喷玉凤池前。四足疑云灭,双瞳比镜悬。为因能致远,今日表求贤。”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三引《朝野佥载》:“郑愔为吏部侍郎,掌选,赃污狼藉。有选人系百钱于靴带上,愔问其故,答曰:‘当今之选,非钱不行。’愔默而不言。时人语曰:‘有钱始作人。’又曰:‘日出三竿,犹然未觉。’”
《南史·陶弘景传》:“弘景常言:‘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其读书万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常以‘日出三竿’为戒,言其勤学也。”
~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