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2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4:47
“功高望重”是一个四字成语,字面意思是“功劳高,声望重”。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因其成就而受到广泛的尊敬和崇敬。这个成语通常带有积极的评价,强调个人在工作或事业上的卓越表现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功高望重”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其中有关于古代人物的记载,强调了他们在战功和德行方面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的常见表达。
“功高望重”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个人的功绩和德行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成语“功高望重”不仅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其为社会贡献的尊重和赞美。在现代社会,虽然竞争激烈,但对那些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仍然怀有敬仰和崇敬的态度。
“功高望重”这个成语让我联想起那些在历史上、科学、艺术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它传达了一种尊重和崇敬的情感,激励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追求卓越,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资深的老师,他在教育界的贡献令人钦佩,我常常用“功高望重”来形容他。通过与他的交流,我也受到很大的启发,激励我在学*上更加努力。
在一首诗中,我可能会这样运用“功高望重”:
青松傲立高山顶,
功高望重声名振。
桃李满天下,
师恩如海深。
这首诗表现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强调了他们的贡献与成就。
在英语中,“highly respected”或“acclaimed”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往往缺乏“功”的成分,强调的是声望而非成就的具体化。不同文化中对成就的看重程度和表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功高望重”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其社会价值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更精准地传达情感和态度,增强表达的深度和色彩。
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资治通鉴·唐纪》:“李靖功高望重,平定四方,为唐之名将。”
《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功高望重,平定太平天国,功勋卓著。”
《明史·徐达传》:“徐达功高望重,为国之柱石。”
《宋史·岳飞传》:“岳飞功高望重,忠义之声闻于天下。”
《后汉书·班超传》:“超功高望重,为时所宗。”
殿下~,岂臣下所敢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