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53:53
“穷鼠啮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穷困的老鼠咬死狸猫”。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极度困境中,弱小者为自保而不惜拼命反抗。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绝境中为了生存而采取的激烈措施,叛逆或消极的反抗行为。
该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具体出处可以追溯到《今本大元大一统志·卷五》中的记载,讲述了一只穷困的老鼠在绝望中攻击更强大的狸猫。这种情景反映了在生存压力下,弱小者的无奈与勇气。
“穷鼠啮狸”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生存与斗争是重要主题,尤其体现在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者的反思中。“穷鼠啮狸”反映了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及其反抗精神,尤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对人权和社会公正的关注,该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增加。
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无奈和反抗的情感。它反映了生存压力下的绝望与挣扎,令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奋起反抗的人们,激发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抗争精神的赞美。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曾经在工作环境中遇到过团队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情况。团队成员们感到绝望,最终选择了穷鼠啮狸的方式,通过集体反映问题来争取权益。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该成语的意义,也让我意识到在困境中团结的重要性。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设想一个小村庄,村民们面临外来开发商的压迫,像穷鼠啮狸一样,团结起来反抗,他们在绝境中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勇气和智慧,最终赢得了生存的空间。
在其他文化中,如英语的“cornered rat”,也有类似的含义,指被逼入绝境时的反抗行为。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在于在绝望中奋力抵抗。
通过对“穷鼠啮狸”的学,我理解了在语言学中,成语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情感和思维的表达工具。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不仅要勇于反抗,更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力量。这一成语在我日常表达和思维中,提供了一个关于坚韧与反抗的深刻反思。
死不再生,穷鼠啮狸。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五年》:“穷鼠啮狸,非其罪也。”
《后汉书·袁绍传》:“穷鼠啮狸,匹夫之志也。”
《汉书·王莽传下》:“穷鼠啮狸,莽之谓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穷鼠啮狸,无礼之甚。”
《左传·宣公十五年》:“穷鼠啮狸,匹夫逞志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