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2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2:30:07
“门可罗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门口可以用网捕雀”。它形象地描绘了门前冷落、无人光顾的场景,基本含义指的是人们稀少,冷清,形容某个地方或某种情况缺乏生气与活力。
“门可罗雀”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文是:“门前可罗雀,宾客稀至。”这个成语反映了王允在权力变动中的失落与孤独,表现了他权势衰退后无人问津的状态。这一背景赋予了成语更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门可罗雀”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热闹的场景常常被视为繁荣与吉祥,而冷清则象征着衰败与失落。因此,“门可罗雀”不仅反映了环境的现状,也隐含着对繁荣的向往。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方的冷清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商业区或旅游景点。
“门可罗雀”让我联想到孤独与失落的情绪,常常在生活中感受到竞争的激烈与人际关系的疏离。它也提醒我珍惜身边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温暖的社交环境。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访问了一个小镇,那个地方的商店几乎没有顾客,街道上显得特别冷清。我用“门可罗雀”来形容那个小镇的情景,感慨其发展滞后和缺乏吸引力。
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我写了一首小诗:
秋风萧瑟叶纷飞,
门可罗雀失欢声。
独坐庭前思往事,
往日繁华如梦影。
这首诗通过成语的使用,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感。
在英语中,与“门可罗雀”相似的表达有“empty as a drum”,意指空荡荡的,没有热闹的氛围。这两者都传达了冷清的意思,但在文化背景中,可能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惯与情感。
通过对“门可罗雀”的学,我对这个成语的含义、来源、用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周围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变化。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关注事物的生机与活力,努力营造积极的氛围。
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六外可设雀罗。
汉朝廷尉翟公的府第总是车来轿往,热闹非凡。翟公自身还养了一些门客,皇帝听信谗言把翟公的官职撤了。平时那些称兄道弟的纷纷改变态度。门客也各走东西,门前非常冷清,鸟雀飞舞,张网就能捕捉到。后来他官复原职就不与他们往来
僮奴婢媪皆散,不半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