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4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5:15:46
“龇牙裂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露出牙齿,张开嘴巴”,用来形容一个人凶狠、可怕的样子。基本含义是形容人面露凶相,表现出威胁或攻击的态度,通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
“龇牙裂嘴”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九回:“那贾琏见她这般态度,心里有些不快,便龇牙裂嘴,打算回嘴。”成语中的“龇牙”意指露出尖牙,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凶狠的表情,而“裂嘴”则是指张嘴的动作,进一步强调了威胁性。
该成语常用于描绘那些态度恶劣、令人畏惧的人,或者形容某种凶险的情境。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看到,比如在描写恶人或敌对角色时,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于形容某个人的态度或行为。例如,当有人表现得非常愤怒或激动时,可以说他“龇牙裂嘴”。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面相与行为常被用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品德。“龇牙裂嘴”这一成语反映了人们对凶狠行为的警惕与厌恶。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更倾向于理性沟通,但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描述某些激烈的冲突场合。
“龇牙裂嘴”带来一种压迫感和恐惧感,让人联想到危险和对抗的局面。这种情感联想在生活中也会影响我们的语言选择,尤其是在讨论不快的事情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来强调某种紧张的氛围。
在一次与朋友的讨论中,谈到某位老板的管理风格时,我用“龇牙裂嘴”来形容他对员工的苛刻态度,大家都表示认同,认为这个用法非常贴切。
在一个短篇故事中,我尝试描述一个恶棍角色: “夜幕降临,巷子里传来低沉的咆哮声,那个面目狰狞的男人龇牙裂嘴,仿佛要将所有的恐惧都吞噬。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触怒了这头猛兽。”
在英语中,可以用“baring teeth”来描述相似的情景,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都传达出一种威胁感。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如“露出獠牙”同样传达了凶狠的意图。
通过对“龇牙裂嘴”的学,我了解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具有表达的丰富性,也在文化和情感上承载了深刻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杨雄、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只见杜兴下了马,入得庄门,见他模样,气得紫涨了面皮,龇牙露嘴,半晌说不的话。
吃饭一拿起饭碗,就~装鬼脸说:“怎么净吃小米,还不敌猪食。人家那边一天两顿面,我还嫌不合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