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4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36:33
成语“伯牙绝弦”的字面意思是伯牙(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因好友钟子期的去世而停止弹琴。其基本含义是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志同道合、心意相通的朋友之间的悲痛与失落。它常用于描述知音或挚友的逝去,体现出朋友之间的深切感情。
“伯牙绝弦”源自《列子·汤问》中的故事。伯牙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琴师,他的挚友钟子期能够理解他的音乐,并且在他弹琴时总能领会到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认为再也找不到能够理解他音乐的人,于是他决意绝弦,停止弹琴。这个故事传达了“知音难寻”的主题,强调了朋友之间的特殊情感。
该成语可以在各种场合中使用,尤其是在表达因失去朋友或知音而感到的悲伤时。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描述主人公对挚友的怀念;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个关系的惋惜与珍惜;在演讲中,可以引用该成语以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友谊的重视。在文化中,知音被视为一种极为珍贵的情感联结,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度理解与情感共鸣。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有所变化,但对于真挚友谊的渴望仍然存在。
每次听到“伯牙绝弦”,我都会感到一种深沉的惋惜与感动。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失去的朋友,以及曾经共同经历的快乐时光。这种情感反应增强了我对友谊的珍视,让我更加努力去维护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快乐和困难。后来,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们逐渐失去了联系。每当我想起这段友情时,心中总会涌起一阵惆怅,仿佛在说“伯牙绝弦”般的无奈与失落。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伯牙绝弦”的意象:
月明点滴思友情,
琴声已断泪千行。
无奈长空人已去,
唯留孤影伴孤芳。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友情的惋惜和怀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伯牙绝弦”的表达可以是“to lose a friend is to lose a part of oneself”。两者都强调了朋友的重要性和失去朋友带来的痛苦,但在具体表现上,中文成语更加强调了音乐和知音的概念。
通过对“伯牙绝弦”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友谊的珍贵,以及在生活中如何珍视与朋友之间的情感。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与人沟通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传达情感与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去维护与朋友的关系,体会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
是故钟期死,伯牙绝弦破琴而不肯与众鼓。
《汉书·艺文志》:“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史记·伯夷列传》:“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淮南子·说山训》:“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调非同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