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16:3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15:33
成语“品竹调弦”字面意思是“品评竹子,调试弦乐”。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在音乐、艺术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品味和调整,寓意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精细把握。
“品竹调弦”出自古代的文人雅士在音乐、诗歌创作中对乐器和演奏的讲究。竹子是传统乐器的主要材料,而“调弦”则是指调试乐器的弦音。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对艺术和音乐的追求与热爱,强调了对细节的重视。
“品竹调弦”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艺术与音乐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强调内在的修养和对外在事物的细致观察。“品竹调弦”体现了这种文化背景下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文化艺术领域。
“品竹调弦”让我联想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专注与享受,带有一种优雅和宁静的感觉。它促使我更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
在我的学中,我常常尝试用“品竹调弦”来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写作还是音乐练中,都力求做到细致入微,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来提升自己。
在某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窗前,李白端坐于书桌旁,手中把玩着一根精致的竹笛,轻声吟咏:“品竹调弦月下声,月明点滴入心扉。”这不仅是对乐器的调试,更是对心灵的抚慰。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fine-tuning”这样的表达,强调对细节的调整和优化,虽然未必有直接的成语对应,但理念相近,反映了对专业性和艺术性的重视。
通过对“品竹调弦”的学*,我深刻体会到了在艺术创作与生活中对细节的关注是多么重要。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对我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行行品竹调弦。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原来董平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无有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