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2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45:54
“丢卒保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为了保护战车而放弃棋子,意指在某种情况下为了更重要的目标而放弃次要的利益,强调取舍和权衡的智慧。
这个成语源自围棋。围棋中,棋子(卒)与棋盘上的重要位置(车)之间的关系,象征着战略上的取舍。虽然具体的历史典故不详,但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战争和智力游戏中对资源和利益的取舍思考。
“丢卒保车”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权衡取舍是一种普遍的智慧,尤其在军事和商业领域。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丢卒保车的智慧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需要明确优先级,理性决策。
“丢卒保车”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的重要选择,常常面临难以抉择的时刻。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勇于放弃和果敢决策的情感,激励我在关键时刻学会取舍。
在我的工作中,有一次我需要选择是否投入大量时间在一个小项目上。最终,我决定将精力集中在一个更具潜力的项目上,这让我想起了“丢卒保车”的道理,帮助我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到一个年轻的将军为了保护他的国家,决定牺牲自己的小部队,集中力量砍掉敌军的主力。他心中默念:“丢卒保车,这一战我必胜无疑。”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cut your losses”,意为在某个不利的情况下停止进一步的损失,强调取舍的智慧。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在两种文化中都反映了对资源和利益的管理智慧。
“丢卒保车”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智慧和策略。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复杂的选择时应理性分析,明确优先级。在语言学*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深层含义及其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增强了我表达时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为了堵江救旱,我们是会损失一些,这照我们下棋的说法,就叫做‘丢卒保车’。
《宋史·岳飞传》:“岳飞曰:‘吾欲以韩世忠为质,韩世忠许之,乃以韩世忠为质,韩世忠乃还。’岳飞曰:‘吾以韩世忠为质,韩世忠乃还,是丢卒保车也。’”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曰:‘吾欲以张鲁为质,张鲁许之,乃以张鲁为质,张鲁乃还。’曹操曰:‘吾以张鲁为质,张鲁乃还,是丢卒保车也。’”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十年》:“高帝曰:‘吾欲以赵王如意为质,赵王许之,乃以如意为质,赵王乃还。’高帝曰:‘吾以如意为质,赵王乃还,是丢卒保车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曰:‘吾闻汉王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乃以关中王之,封诸侯,王汉中,而自王彭城。项伯曰:‘王彭城,是丢卒保车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郑人惧,乃遣使者请和,晋侯许之。郑人乃以子产为质,晋侯乃还。郑人曰:‘吾以子产为质,晋侯乃还,是丢卒保车也。’”
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