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3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51:46
成语“保境息民”由四个字组成:“保”意为保护;“境”指领土或境界;“息”意为平息、安抚;“民”则指人民。整体上,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保护国土、安抚民众。而其基本含义则强调在统治或治理过程中,重视社会安定和民生保障,以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保境息民”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具体出处常与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理念相关。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强调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其背后体现了古代圣君贤明统治者的治国理政思想,主张通过保护国家的边界、维护社会的稳定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保境息民”可以在多个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一直强调“民本”思想,认为治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国家的稳定与繁荣。现代社会依然需要“保境息民”的治理理念,尤其在应对社会矛盾、冲突时,强调保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秩序。
“保境息民”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安全感与稳定感。它联想到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民众安居乐业,国家和谐发展。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尤其在动荡不安的时期,人们更加渴望这一理想的实现。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个社区治理的项目,旨在通过提升社区安全和服务质量来实现“保境息民”的目标。通过组织居民会议,听取民众意见,最终成功地改善了社区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表达:
山河无恙保境安,
岁月静好息民欢。
愿得长风送福至,
共筑和谐乐园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maintain peace and stability”,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其内涵也是强调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安宁。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存在类似的观念,如日本的“和”(和谐)文化理念,强调社会的和睦与稳定。
通过对“保境息民”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古代治国理政思想的传承,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指导原则。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成语,将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社会治理的本质和价值。
先是,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扰。
王能~,则福可长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