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3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44:27
成语“清议不容”字面意思是清白的意见无法被容纳。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那些正直、合理的观点或意见受到压制或不被接受,强调在某些环境中,真诚和正直的言论常常遭到排斥。
“清议不容”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它反映了在一些特定历史时期,尤其是在权力集中或腐败盛行的情况下,正义的声音和清白的意见往往被忽视或打压的现象。虽然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文学出处,但它的形成与传统文化对正直、清白的重视有密切关系。
“清议不容”常用于政治、社会批评及文学作品中。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不公正的现象,例如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提到某些清白的意见被忽视。演讲中也可以用来强调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呼吁人们关注和维护正义的声音。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正直和清白的价值观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像清议不容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反映了社会对正义和真理的压制。在现代社会,虽然**有所改善,但在某些领域,尤其是社会敏感话题上,依然存在“清议不容”的情况。
“清议不容”让我联想到社会的不公与压制,常常引发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愤怒,也激励我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努力为正义发声。
在我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个朋友在公司中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建议,但由于管理层的保守态度,这个清议不容,最终没有得到采纳。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有时即使是好的意见也会被忽视,从而激励我在未来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尝试使用“清议不容”:
在权力的阴影下,
清议不容,真理如花,
盛开在无人问津的角落,
我愿做那微小的声音,
撼动沉默的洪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uppressing dissenting voices”或“silencing the truth”,它们同样反映了压制正义声音的现象。尽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对于真理和正义的追求是共通的。
通过对“清议不容”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生活中坚持自己的观点,勇敢发声,关注社会的不公与真理,努力为正义发声。这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当一人侧席于上,多士建议于下,臣若肆然自处,默无所为,清议不容,素履将丧。
帝虽以挠察典责之,国观卒免察。然~,旋以终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