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19:38
“敲门砖”字面意思是用来敲门的砖头。引申义是指在求职、入学、交际等场合中用来打开局面、获得机会的条件或手段。它通常指某种特定的资质、技能或资源,能够帮助个人进入某个特定的圈子或领域。
“敲门砖”并不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更多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比喻性表达,其具体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它的形成与现代社会中求职、升学等竞争激烈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人们需要某种“敲门砖”来帮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敲门砖”一词通常使用于求职、升学、交际等场合。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竞争愈发激烈。人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也需要一些“敲门砖”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职场。因此,这个成语反映了当下社会对资格、经验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敲门砖”让我联想到竞争的压力与机遇的把握。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激励人们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抓住机会。
在我求职的过程中,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与目标公司相关的行业培训,这个培训的证书成为我面试时的重要敲门砖,帮助我顺利进入了公司并获得了岗位。
在某个故事中,有一个年轻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各类技能,最终获得了一块象征性的“敲门砖”,使他能够进入一个神秘的门,开启了他全新的生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tepping stone”,意指帮助个人达到某个目标的条件或经验。虽然在具体语境中用法不同,但表达的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强调某些条件在进步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敲门砖”这个成语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资格、经验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它提醒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资源,以便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利用这些“敲门砖”打开更多的机会之门。
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冲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
《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他把那几篇文章,拿来做了敲门砖,居然进了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他把那几篇文章,拿来做了敲门砖,居然进了学。”
《聊斋志异·阿绣》:“生以书为敲门砖,欲以自进。”
《儒林外史》第二回:“那秀才道:‘我这书,不过是拿来做个敲门砖,谁知他竟当真了。’”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道:‘我不过是拿来做个敲门砖,谁知他竟当真了。’”
古代科举考试,往往要考八股文,应考的人把八股文的套路练熟,以便在考场上应用。如果没考中,就说“撞太岁”,冒险撞运气;如果考中了,就把八股文的那一套程式称之“敲门砖”,进了门完全可以扔掉敲门的砖头
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