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22:01
“善人义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品德高尚、正直的人。具体来说,“善人”指的是具有善良品质的人,而“义士”则是指忠于正义、勇敢捍卫道义的士人。结合起来,这个成语强调了道德与正义的结合,形容那些既有善良之心,又有正义感的人。
“善人义士”并不是特别有名的成语,可能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它的构成部分“善人”和“义士”在**古代文化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古代儒家强调“仁义”,将善良与正义视为人格的最高标准,因此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的根源。
该成语在多种场合下均可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善良与正义被视为理想人格的核心特质。“善人义士”这一成语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期望,尤其在面对社会不公时,鼓励人们保持正义感。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呼唤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背景下。
“善人义士”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上,甚至现代社会中,为了正义与道德而奋斗的人物。它传达出一种崇高的价值观,激励人们去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促使我反思自身的行为与选择。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热心公益的老师,她常常组织学生去帮助社区的孤寡老人,真是一位“善人义士”。她的行为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善良与正义的力量。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善人义士心如磐,
捍卫正义立风帆。
无畏艰险行正道,
光明未来共愿攀。
在英语中,可以用“righteous person”或“good Samarita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这两个短语在语境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善良与正义的特质。
对“善人义士”的学*让我更加理解了道德与正义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为我的思维提供了新的视角,激励我在生活中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正义感。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宋史·岳飞传》:“岳飞,宋之善人义士也,忠义之气,凛然不可犯。”
《后汉书·杨震传》:“震为人清廉,善人义士多归之。”
《汉书·王莽传下》:“莽之为人,善人义士之所不与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之善人也,而虞卿,赵之义士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善人为国之宝,义士为国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