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0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9:02
成语“座无虚席”字面意思是“座位上没有空缺”。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场面热烈,观众众多,通常用来形容活动、演出或会议等场合座位全部坐满,气氛热烈。
“座无虚席”出自于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或演出场合,强调人们对某种活动的重视和参与度。其具体典故可能不太明确,但常用来描述文艺演出、讲座等文化活动中观众的积极参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集体活动和聚会十分重要,座无虚席体现了人们对文化活动的重视和参与热情。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盛行的背景下,座无虚席不仅反映了活动的成功,也反映了公众对某一主题或人物的认可和追捧。
“座无虚席”给人一种热烈、兴奋的感觉,联想到各种文化盛事和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场景,体现了人们渴望交流和分享的心态。它也可以引发对活动成功的期待和对参与者的赞赏。
在我参加的一场音乐节上,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的热情感染了我。我也曾在组织活动时,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感受到参与者的热情和对活动的认可,这让我倍感欣慰。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春日暖阳照舞台,
座无虚席共此时。
歌声飞扬随风舞,
众心一处乐无涯。
在英语中,可以用“full house”来形容座位满员的场景。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相似,均强调了活动的受欢迎程度和参与者的热情。
通过对“座无虚席”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在语言表达中,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承载着文化和情感。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更精准地传递情感和描述场景。
他常常愿意讲授一千遍《法华经》,以利于他人。在山中开讲之后,虽然寒暑无常,山路险恶,但是来听讲的总是坐无虚席。
《红楼梦》第二回:“贾母因见座无虚席,便命人添了几张桌子。”
《清史稿·文苑传·纪昀》:“昀在翰林,每有宴会,座无虚席。”
《明史·文苑传·杨慎》:“慎在翰林,每有宴会,座无虚席。”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在翰林,每有宴会,座无虚席。”
《晋书·王羲之传》:“每至会稽,必尽欢而散,座无虚席。”
从早到晚,长椅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