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16:19
“楚囚对泣”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楚国的囚犯相对而泣,形象地表达了对彼此处境的同情和哀伤。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遭受困境的人互相倾诉彼此的苦楚,体现了一种悲惨的境遇和深厚的同情之情。
“楚囚对泣”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历史上,楚汉之争时,楚国的项羽被刘邦打败,许多楚国士兵被俘。传说在某个夜晚,一些楚国的囚犯在监牢里相对而泣,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这一场景深刻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悲剧和人们对自由的渴望。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描述悲惨故事或历史**时。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朋友间的共鸣和相互倾诉的情感场景。在演讲中,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情感的表达,强调对某一群体困境的关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情感。在古代,战争频繁,人民遭受苦难,因此“楚囚对泣”的情感反应在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尤其在描述人际关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时,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楚囚对泣”让我联想到无数悲惨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因为战争、灾难而失去亲人或自由的人们。它引发了我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同情与团结的渴望。这种情感的共鸣在表达中有助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参加朋友的葬礼,大家聚在一起,彼此倾诉失去亲人的痛苦,场面如同“楚囚对泣”,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同情与共鸣。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孤灯影摇曳,
楚囚对泣恨难绝。
往事如烟随风逝,
唯有泪痕留心结。
通过这种方式,成语不仅传达了情感,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于“楚囚对泣”的表达可以是“crying over spilled milk”,意为对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感到遗憾,但它的语境和情感深度与“楚囚对泣”并不完全相同。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人们对悲伤与同情的理解差异。
通过对“楚囚对泣”这个成语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情感和文化的载体。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关注生活中的情感联系及同情心的价值。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晋书·王导传》:“导忧懑,不知所为。”
《后汉书·袁绍传》:“绍忧懑,容貌变,言音衰,时人皆以为然。”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但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凭几寐,不复就枕矣。”
《史记·楚世家》:“楚怀王拘张仪,欲杀之。仪私于靳尚,靳尚为请于王夫人郑袖,郑袖言于王曰:‘仪,秦之贵臣也。王不若归之,以取秦欢。’王乃释仪。”
《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子围宋,宋人惧,乃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公元316年,刘曜率军灭了西晋。司马睿在王导的拥护下在建康建立了东晋王朝。一些贵族及大臣每当天气晴朗时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饮酒,武城侯周凯发感慨引发大家都哭了起来,丞相王导说要收复神州,不能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
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