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2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4:15
成语“矜才使气”是由“矜”、“才”、“使”、“气”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因自视才华而生气”。它指的是那些因自己的才能和才华而感到骄傲,自以为是、看不起他人的态度。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过于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矜才使气”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来源或典故,然而,它可以理解为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某种批评。在古代,许多文人因其才华而自负,常常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优越感。成语反映了对这种心态的讽刺和批评。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那些涉及人物性格描写和人际关系的场景。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态度或行为,尤其在讨论职场、社交场合时,适合用来提醒他人不要过于自满。在演讲中,可以用来警醒听众,要保持谦逊,不应因才华而自满。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谦逊被视为一种美德。成语“矜才使气”反映了人们对那些自负的人态度的批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态度依然存在,尤其在职场中,过于自负可能导致团队合作的困难。
“矜才使气”常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交场合表现得过于自信的人。他们的高傲往往让人感到不悦,反而使他们失去了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我认为这反映了人际交往中谦逊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他因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总是表现得很自负。每次讨论时,他总是打断他人,表现出不屑的态度,最终导致团队气氛紧张。后来,我们在一次团队建设活动中,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渐变得谦逊,团队合作效果显著提升。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叶子纷纷落下,像是一场金色的雨。小溪边,李白的诗篇在清风中吟诵。可那位自负的才子,矜才使气,竟在众人之上,妄图让月亮为他低头。他的才华如星辰般闪耀,却无人愿意与之共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roud of one's talents”或“arrogant”,这些词通常也带有贬义,指的是因为才能而自负的态度。在不同文化中,对于自负的态度和评价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文化都强调谦逊的重要性。
通过对“矜才使气”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谦逊在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逊,尊重他人。在语言学过程中,成语的运用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的微妙。
先生学问渊博,矜才使气,医卜艺术之书,无不周览。
《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然矜才使气,好为奇语,以惊世骇俗。”
《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勃聪警绝众,于推步历算尤精,尝作《大唐千岁历》,言唐德灵长千年,不合承周、隋短祚,其论甚伟,然不矜才使气,以故文采不及杨炯。”
《清史稿·文苑传一·王士禛》:“士禛诗文,皆有法度,而尤以诗名,其为文也,矜才使气,不拘一格。”
《明史·文苑传三·徐渭》:“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生,画山水尤精,然性放诞,好矜才使气。”
《宋史·文苑传五·刘恕》:“恕为人笃志论学,谨守绳墨,独好史学,博闻强记,矜才使气,人莫敢近。”
一个个字都象幽静的处女,没有点点儿~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