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5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04:15
“华亭鹤唳”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华亭的鹤鸣,通常用来形容悲伤的声音和孤寂的环境。其基本含义为“哀伤和孤独”,常用于形容在困境或悲伤中感到孤立无援的状态。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提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提到“华亭鹤唳”,但其意境传达了对孤独和哀伤的深刻思考。后人将其引申为在悲惨境遇中发出的哀鸣,逐渐形成了对孤独和悲伤的象征。
“华亭鹤唳”可以在多种情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孤独和悲伤常常被视为人生的一部分,很多诗词中都有关于此主题的表达。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孤独感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因此,“华亭鹤唳”不仅仅是对古代孤独的描绘,也反映了现代人内心的共鸣。
“华亭鹤唳”让我联想到孤独的夜晚,或是失去亲友后的悲伤。它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能够引起共鸣,尤其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失落时。
在我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段孤独的时光,那种感觉就如同“华亭鹤唳”,无处诉说的哀伤让我感到无比孤独。我尝试通过写作来表达这些情感,让它们变成文字,最终帮助自己走出那段低谷。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华亭鹤唳”:
孤舟夜泊寒潭边,
月明点滴影难眠。
华亭鹤唳声声怨,
唯有孤影伴我前。
这首诗试图表达孤独的感觉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英文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cry in the wilderness”,也表示在孤独和无助中发出的声音。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都传达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通过对“华亭鹤唳”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情感的载体。这个成语在表达孤独和悲伤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让我在语言学中更加注重情感的传递与表达。
今日欲闻华亭鹤唳,不可复得。
《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陆机别传》:“机临刑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陆机别传》:“机临刑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文选·陆机<叹逝赋>》:“望城中有华亭之鹤,听耳边有伊洛之声。”
《晋书·陆机传》:“机曰:‘华亭鹤唳,岂伊洛之所能辨乎!’”
《世说新语·言语》:“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收,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