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1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03:55
“半面之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仅有一半面孔的交往”,引申为关系浅*、交情不深的朋友或熟人。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深入,通常只停留在表面。
成语“半面之交”源于古代的交往观念,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和层次。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古人对交友的态度,即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深厚的友谊,也有表面的交往。
在日常生活中,“半面之交”常用于描述那些表面上认识但并没有深入了解的人。它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交友观念强调深厚的情谊与真诚的交往,而“半面之交”则提醒人们对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现代社会中,网络社交的普及使得“半面之交”这一概念愈发普遍,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建立了许多这样的关系。
“半面之交”让我联想到生活中那些表面上的朋友,他们可能时常出现在我的社交圈中,但真正的情感交流却非常有限。这种关系让我感到一种孤独感,尽管身边有很多人,但真正理解我的人却寥寥无几。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位同学,我们在大学时非常熟悉,常常一起上课、吃饭,但毕业后几乎没有联系。回想起来,我们的关系更像是“半面之交”,虽然彼此认识,但对对方的生活却不甚了解。
在一首诗中:
月明点滴窗前影,
半面之交似水流。
笑声轻扬随风散,
友谊深厚需时守。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象,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交往和情感的珍贵。
在英语中,类似于“半面之交”的表达是“acquaintance”,这个词强调的是一种较为浅*的认识关系。虽然两者所表达的意思相近,但“半面之交”更具文化背景和深层含义。
通过对“半面之交”的学,我认识到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含义及其使用场景,有助于我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珍惜那些深厚的友谊。
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贾琏笑道:‘我与宝兄弟虽是半面之交,却也知道他的脾气。’”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欣然,以为得计,遂与李甲半面之交。”
宋·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某与公半面之交,而心知其贤。”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虽与夫子半面之交,而心契道合。”
《后汉书·袁绍传》:“与绍有半面之交。”
东汉时期才子应奉记忆力惊人,在他20岁那年,他去拜访彭城官员袁贺,在袁家做马车的匠人打开半扇门露出半边脸来告诉他袁贺不在家。几十年后的一天,应奉在路上认出了这个车匠,车匠十分惊叹他的记忆力
我与道友未~,此语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