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03:51
成语“半面不忘”的全面分析:
“半面不忘”字面意思为“只记得一半的面容”,引申义为对某人或某事的印象深刻,虽然记忆不全,但仍然难以忘怀。通常用于形容对过去某个特定人或事的深刻印象。
“半面不忘”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传统文化中对人际关系及记忆的重视有关。在古代文人中,常有对逝去之人的追忆和对往事的感慨,这种情感在成语中得到了浓缩。
“半面不忘”可以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记忆和对过去的珍视是非常重要的。成语“半面不忘”反映了人们对人际关系和情感记忆的重视,尤其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情感愈加显得珍贵。
该成语让我联想起许多美好的回忆,比如青葱岁月中的朋友和难忘的瞬间。它引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曾经美好事物的怀念。
在生活中,我曾经对一位小学同学的面容“半面不忘”。多年后重逢时,我们对彼此的记忆仍然清晰而温暖,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 “往昔如梦半面忘,星辰点滴映心窗; 今朝重逢暖如春,笑语欢声藏情长。”
在英语中,可以用“half-remembered”来表示类似的意思,体现对某事的模糊而深刻的印象。但在不同文化中,关于记忆和人际关系的表达方式和重视程度各有不同。
通过对“半面不忘”的学,我体会到记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保持与他人的连接,也让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生活中,找到那份珍贵的情感链接。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要珍惜每一个与人相处的时刻,铭记那些值得怀念的瞬间。
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宋史·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半面不忘。”
《新唐书·李揆传》:“揆性好学,博涉经史,半面不忘。”
《旧唐书·李揆传》:“揆性好学,博涉经史,半面不忘。”
《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后汉书·应奉传》:“凡经传所记,目所一见,辄半面不忘。”
东汉时期才子应奉记忆力惊人,在他20岁那年,他去拜访彭城官员袁贺,在袁家做马车的匠人打开半扇门露出半边脸来告诉他袁贺不在家。几十年后的一天,应奉在路上认出了这个车匠,车匠十分惊叹他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