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51:10
成语“同病相怜”是由“同病”和“相怜”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有相同的病痛的人彼此同情、怜悯。基本含义为指因遭遇同样的困境或痛苦而产生的相互理解和同情。
“同病相怜”出自《左传》,原文为“同病相怜,故相知”。此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人际关系中同情与理解的重视。其历史背景与当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看重、对苦难的共鸣密切相关。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同病相怜”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互助精神。在现代社会,这种情感更加重要,尤其在面对自然灾害、社会问题等时,强调人们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同病相怜”常让我联想到那些经历苦难的人们,以及在困境中彼此支持的温暖情感。它传递出一种人性中的善良和同情,激发人们对他人处境的关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我参加了志愿者活动,看到了许多遭受自然灾害的人们。我们彼此分享了各自的故事,感受到“同病相怜”的深意,激励我更积极地去帮助他人。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表达“同病相怜”的情感:
同病相怜共此生,
心声相接泪满盈。
风雨同舟情未了,
携手共度无畏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misery loves company”,意指痛苦的人往往希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苦恼。这种表达在文化中也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求理解与支持的心理。
通过对“同病相怜”的学,我意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重要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深化对文化背景的认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春秋时期,楚国奸臣费无极杀害郤宛全家。郤宛的亲戚伯暿听到消息,连夜逃到吴国,向吴王及伍子胥汇报此事。伍子胥说:“咱们一样有冤仇,你是否听过《河上歌》?这歌真让人有同病相怜、同忧相救之感。”
~,缀河上之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