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1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03:28
成语“师不宿饱”字面意思是“士兵没有在战斗前吃饱饭”,引申为军队在出征时未能充分准备,强调了战斗前的准备工作和士兵的状态。基本含义是强调在重要工作或任务开始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
“师不宿饱”出自《左传》,原文为“师不宿饱,何以战?”在古代,军事作战对士兵的状态要求极高,若士兵未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和饮食,必然影响战斗力。因此,这个成语强调了在战斗前,士兵应当得到充分的准备,以保证战斗的成功。
该成语多用于军事、政治、商业等需要充分准备的领域。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形容战斗或竞争前的准备不足。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在任何重要**(如考试、演讲等)前未能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准备工作是军队和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同样适用,强调了在工作与生活中,充分准备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竞争和挑战时。
听到“师不宿饱”这个成语,常让我联想到紧张的备战状态,心中有种急迫感。这种情感反映了对充分准备的渴望,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失败的担忧。
在大学时,我曾因为没有提前准备而在一次重要的演讲中失利,深刻体会到“师不宿饱”的道理。之后的每次演讲和考试,我都尽量提前做好准备,切实应用这个成语的教训。
在一篇描写战争的小说中,我可以写道: “战鼓已响,士兵们个个神情紧张,但想起了将军的教诲:‘师不宿饱,何以战?’他们在火焰与硝烟中,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最好,以求能够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在英语中,“Failing to prepare is preparing to fail”可以被视为与“师不宿饱”相似的表达,强调准备的重要性。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思想也普遍存在,如日本的“备战备荒”思想,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好准备。
通过对“师不宿饱”的全面学,我意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准备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是在心理和策略上的周全考虑。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时刻保持警觉,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的准备,以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