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1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14:55
成语“棘没铜驼”字面意思是“荆棘覆盖了铜驼”,用于形容战乱或社会动荡导致的荒凉景象,通常指国家的衰败或人民的苦难。它反映了一个地方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惨淡形成鲜明的对比。
“棘没铜驼”出自于《史记·平原君赵成》,故事讲述了平原君赵成死后,因战争和荒乱,故居被荆棘覆盖,铜驼则象征着他曾经的荣耀与权势。这个成语通过对比,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及其带来的悲惨现实。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描写历史变迁、衰败和苦难的情境下。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能用它来形容一个地方从繁荣到衰败的变化。例如,在讨论某个城市的经济衰退时,可能会提到“如今这座城市已经是棘没铜驼了”。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和历史故事息息相关。“棘没铜驼”的使用不仅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也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在现代,尽管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但这个成语仍然适用,用于警示人们珍惜现有的繁荣,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棘没铜驼”带给我一种悲凉的感觉,联想到历史上的许多兴衰交替。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个成语在表达时常能引发深思,激励人们思考社会责任和历史教训。
在我生活中,曾经看到一座老城区因经济萧条而变得荒凉,四周满是杂草,心中不禁想到“棘没铜驼”。这让我意识到,城市的繁荣与衰退与人们的努力密切相关,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我想象可以这样写:
昔日繁华今何在,
棘没铜驼泪满怀。
不堪回首空余恨,
唯愿明朝重展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述可能是“once a thriving place, now in ruins”,虽然没有直接的成语对应,但表达的意思相似,反映了历史的兴衰与变迁。这种跨文化的对比,显示了人类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共同关注。
通过对“棘没铜驼”的学,我对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社会问题时,能够更加敏感和深刻。它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提醒我们关注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此生终遣英雄笑,棘没铜驼六十年。
《宋史·王钦若传》:“棘没铜驼,事已久矣。”
《新唐书·李林甫传》:“棘没铜驼,非一日之积。”
《旧唐书·李林甫传》:“棘没铜驼,自古所叹。”
《南史·王僧辩传》:“棘没铜驼,事已陈迹。”
《晋书·王导传》:“棘没铜驼,非一日之故。”
~亡国恨,风吹铁马护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