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2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14:18
“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披开荆棘”,意指在前进的路上清除障碍。基本含义则是形容在艰难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奋勇向前,常用于比喻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披荆斩棘”最早出现在《楚辞·九歌》中,其中描绘了在艰难险阻中行进的情景。成语的字面意义来自于古代的交通环境,荆棘常常生长在道路上,必须要用手或工具将其清除才能继续前行。因此,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勇敢开拓的精神。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克服困难是一种被高度赞扬的品质,强调个人的奋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面对职业挑战、创业或学困难时,披荆斩棘的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披荆斩棘”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勇气、毅力和奋斗的精神。它激励人们在面临挑战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在我大学时,有一次参加一个大型的项目,准备工作极为繁重,期间遇到许多技术和沟通上的困难,但我们团队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披荆斩棘”的意义。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遥远的村庄,有一位年轻的农夫,他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每天都要披荆斩棘,开辟新的田地。虽然路途艰难,但他从不退缩,最终收获了丰收的果实,成为了村庄的榜样。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overcoming obstacles”,同样强调了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艰难”的理解和表述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披荆斩棘”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种描述困难的方式,更是一种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表达的层次,也能更好地传递情感和思想。
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曰:‘臣披荆棘,与士卒同甘苦,非敢自逸也。’”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曰:‘臣披荆棘,与士卒同甘苦,非敢自逸也。’”
《宋史·岳飞传》:“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帝曰:‘卿言甚当,然卿能披荆棘,立功名,朕所倚重。’”
《晋书·石勒载记》:“勒以参军樊坦清贫,赐车马衣服装钱三百万,坦辞让,勒曰:‘吾为卿披荆棘,定天下,非徒赐也。’”
《后汉书·冯异传》:“异朝京师,引见,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东汉初年,大将冯异跟随刘秀打天下,深得刘秀的信任。刘秀定都洛阳后,冯异镇守长安,当地百姓称他为“咸阳王”,有人进谗言给光武帝,刘秀深知冯异的忠心,在他起义时为他披荆斩棘,忠心耿耿为他打江山,是忠实可靠
这却正见出他是在开辟着一条新的道路;而那~,也正是一个斗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