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14:22
成语“披裘带索”字面意思是披上皮毛衣服,系上腰带,形容一个人衣着得体、整齐。基本含义上,它常用来形容人们的装束得体,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状态,或是形容人们的生活状态比较富裕,生活条件较好。
“披裘带索”出自《庄子·秋水》中的一句话,原文为:“披裘带索,顾瞻四顾,四顾而无不见。”该成语的使用背景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于穿着的重视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常用以描述文人或达官贵人的风范。
在文学作品中,该成语可以用于描写人物的外在形象,常见于古典诗词、小说中。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来形容朋友或同事的着装得体。比如在演讲中,可能会提到某位领袖的“披裘带索”,来强调其威仪与风度。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衣着不仅是个人风格的表现,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成语“披裘带索”反映了当时对衣着的重视,而在现代社会,虽然着装风格更加多样化,但得体的着装仍然被视为一种礼仪和尊重,尤其是在正式场合。
“披裘带索”给人的情感反应是优雅、自信、从容。它常常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范,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讲究风度与气质。这个成语在表达时不仅是对外表的描述,也是对内在气质的一种肯定。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大家都披裘带索,穿着正式的礼服。我也特意挑选了一套西装,感受到那种场合的氛围,既是对朋友的祝福,也是在社交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在一次写作练习中,我尝试将“披裘带索”融入到一首诗中:
月下轻纱披裘带,
风中舞袖似云飞。
人间盛世皆欢笑,
衣袂飘飘映春归。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优雅场景,展现出一种从容的气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ressed to the nines”,意思是打扮得非常讲究,形象光鲜亮丽。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图相似,都是强调着装的重要性。
通过对成语“披裘带索”的学习,我认识到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的深刻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外表的描述,它还承载着历史、文化以及人际交往的礼仪。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应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传达情感与意图。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
《晋书·王导传》:“导自披裘带索,以示不仕。”
《后汉书·袁绍传》:“绍自披裘带索,以示不仕。”
《汉书·王莽传》:“莽自披裘带索,以示不仕。”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贫且贱,常自披裘带索,以示不仕。”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披裘带索,以示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