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5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14:17
成语“披裘负薪”字面意思是披上毛皮大衣,肩上扛着柴薪。基本含义指的是为了生计而辛勤劳作,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逆境中努力工作的人,强调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披裘负薪”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中的一句话:“披裘负薪,岂为富贵。”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即使披着毛皮衣服、扛着柴薪,也并不是为了追求富贵,而是为了生存。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艰辛付出。
“披裘负薪”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披裘负薪”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勤劳、奋斗的重视,代表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因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努力和坚持仍然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无数为生活而奋斗的人们,感受到他们的辛苦和坚持。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在我学*和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披裘负薪”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努力拼搏,不怕困难。比如在准备考试时,我会加倍努力,做到“披裘负薪”,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村里的年轻人们纷纷披裘负薪,肩上扛着柴火,走向森林。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温暖自己的家。他们的背影,宛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坚定。
在英语中,可以用“working hard”或“toiling”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并不完全涵盖“披裘负薪”所蕴含的艰辛与为了生存而奋斗的深刻内涵。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和背景可能影响人们对勤劳与奋斗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通过对“披裘负薪”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勤劳和奋斗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宋史·隐逸传中·陈抟》:“抟隐居华山,以山水自娱,常披裘负薪,人莫知其为隐者。”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弘景常以披裘负薪自况,时人莫能测也。”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时或披裘负薪,以示其志。”
《后汉书·王丹传》:“丹独行披裘,负薪而归。”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负米,颜回拾薪。”
春秋时期,吴王最小的儿子延陵季子姬札经常出使各国,见识广博,名气很大。他出使齐国时在路边发现一块金子,叫路边砍柴人去拣。没想砍柴人说我五月天还披着皮袄,背柴禾,像那种拣金子的人吗?延陵季子感到遇到高人而非常惭愧
勿据梧而策杖,亦~。